來源: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 發布時間:2023-01-10
2022年是極為重要的一年,既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局之年。
這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突出創新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這一年,深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扎實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回首,是為了更好地出發。深圳科技創新工作在這一年有哪些具體成效,一起盤點十大亮點!
一、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持續努力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強大的科技基礎能力、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居全球第二?!度蚩萍紕撔轮行陌l展指數2022》顯示,深圳在全球科創中心中綜合排名第12位,其中深圳的技術創新全球策源力排名全球第5位、中國第一。深圳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占GDP的比重)5.49%,穩居全國第二位。深圳PCT國際申請量連續18年排名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
二、培育發展八大未來產業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出臺《深圳市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行動計劃(2022-2025年)》,建立并持續完善“六個一”工作體系,市區聯動、統籌布局打造未來產業“6+5”核心承載區,實施“強基”“突破”“加速”“融合”“匯聚”五大工程,努力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推動合成生物、區塊鏈、細胞與基因、空天技術等在5至10年內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見光通信與光計算、量子信息在10至15年內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三、出臺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加強基礎研究和“無人區”前沿探索
出臺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加強基礎研究布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開展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研究,主動對接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布局基礎研究數理科學與交叉前沿、合成生物學、新一代信息與計算技術等12個重點發展領域。明確到2030年深圳市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比重達8%以上。夯實基礎研究平臺支撐體系,優化基礎研究項目管理,完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沉淀基礎研究智力資源,匯聚基礎研究合作資源,促進科學研究融通發展,優化基礎研究發展環境,強化基礎研究監督機制。兩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不斷取得突破。
四、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實現100%開放,儀器共享工作邁上新臺階
出臺《深圳市促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和相關配套細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共享工作邁上新臺階。共享平臺整合單臺套原值超過50萬元(含)且利用市財政資金購置的大型科研儀器4886臺套,總原值79.03億元,涉及分析儀器、計量儀器、電子測量儀器、醫學診斷儀器、工藝試驗設備、計算機及其配套設備等14個類別,平臺開放率100%,使用率達109.1%,實現了大型科研儀器有效集中、開放共享的高效管理,為支撐深圳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高規格舉辦2022西麗湖論壇
本次論壇是黨的二十大后深圳市舉辦的首個國家級科教領域盛會,是深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論壇構建“1+13+X”的論壇體系,首次在深圳、香港、澳門三地同步舉辦,線上線下參與論壇人數達18萬人次??萍疾客踔緞偛块L表示,西麗湖論壇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充分彰顯大灣區特色、體現融合創新特點的知名論壇,形成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科創中心均具有國際論壇支撐的開放創新格局。
六、國際深港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政府間科技合作穩步發展,與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簽署備忘錄,設立深圳-新加坡產業創新合作計劃。支持創新主體自主設計和實施國際科技合作項目74個,合作國別涉及美國、日本、英國、以色列等22個國家。引導10家海外創新中心提升運營績效,新引進海外項目60余個。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牽頭發起“人類時空組學”大科學計劃,相關創新經驗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向全國推廣。攜手香港發布“聯合政策包”,在河套實質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逾150個,香港大學牽頭在河套成立深圳市港大新型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完成裝修改造,擬入住香港科創機構及企業近20家。先后印發《關于推進前??萍及l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前海支持科技創新實施辦法、前?;浉郯暮献餍滦脱邪l機構支持和管理辦法,實施深港澳科技計劃項目,累計1.1億元財政科研資金跨境香港投入科研活動。
七、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揭牌成立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是由省市政府共同謀劃、戰略科學家牽頭籌建、落戶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重大科技平臺,由南方科技大學會同香港大學、中山大學、澳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力量共建。中心的成立,是廣東省和深圳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活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關于“雙區”“雙中心”建設戰略部署的重大舉措,旨在瞄準量子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量子基礎科學研究為核心,量子技術應用為牽引,搶占國際技術制高點,探索打造“一國兩制”下的科教融合發展新范式,打造量子科技國家戰略力量。
八、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建成并啟動運行
國際科技信息中心于2022年初全面啟動建設,門戶網站已開放試運行,向深圳全市科研人員提供全球頂級期刊文獻資源的實時獲取。首度開放愛思唯爾、科睿唯安、施普林格·自然、威利四家國際頂尖期刊數據庫版權商提供的6大外文數據庫,實現亞洲首個國際出版文獻資源的城市級覆蓋。研發突破高精度知識獲取、深度知識關聯挖掘、超大規模知識智能服務三項關鍵技術,打造億級規模知識圖譜及知識智能型情報挖掘系統,為政府提供以數據挖掘分析為支撐的決策咨詢報告,為創新主體提供高質量的科技情報,填補了深圳知識服務關鍵技術及其規?;瘧玫目瞻?。
九、騰訊科學探索獎502盛典舉辦,中國首個資助基礎研究、純公益性的新基石基金會成立
由南方科技大學和騰訊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和第四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暨2022年“青年科學家502論壇”成功舉辦。頒獎典禮首次落地深圳,共100名青年科學家獲獎者通過騰訊會議線上、線下同步領獎?;顒拥玫搅搜胍曅侣?、中國教育電視臺、深圳衛視等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錄播視屏播放量達650萬,為青年科學家跨領域交流、促進彼此交叉合作搭建了平臺,為更好服務中國優秀青年科學家、助力大灣區科創中心建設和高端人才招引提供了機遇,對弘揚科學家探索精神、引導社會力量支持基礎研究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2022年8月8日,中國首個資助基礎研究、純公益性的騰訊新基石基金會落戶深圳,計劃在未來10年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支持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為社會力量支持基礎研究提供了深圳范例。
十、先行先試外籍人才認定標準納入全國試點工作方案,深圳經驗再次推廣全國
2022年,科技部、人社部聯合印發《關于在深圳市開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工作的通知》,肯定了深圳前期改革創新成果,擴充了我市外籍人才認定范圍。這標志著深圳市先行先試制定全國首個地方性外籍人才認定標準的改革舉措被正式納入全國試點工作方案,深圳經驗再次在全國予以推廣。2021年3月,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利用綜合授權改革契機,制定了全國首個地方性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兩年來,已為五百余位外國高端人才辦理確認函,助力深圳引進更多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壯大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來深工作。這一舉措受到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局)高度肯定,并于2022年逐步試點推廣,此舉將進一步提升深圳針對外籍人才的開放度和吸引力,服務深圳國際化發展。